- 首頁 > 政務公開 > 常泰街道 >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> 30應主動公開的其他政府信息
- 索 引 號:QZ01904-3000-2024-00007
- 備注/文號:泉鯉常辦〔2024〕18號
- 發布機構:鯉城區人民政府常泰街道辦事處
- 公文生成日期:2024-04-29
各社區居委會,街道各中心、辦:
現將《常泰街道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方案》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執行。
鯉城區人民政府常泰街道辦事處
2024年4月29日
(此件正文公開發布,附件不公開)
常泰街道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方案
為貫徹落實《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》(國發〔2023〕18號)精神,切實做好鯉城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,我街道制定本工作方案。
一、總體要求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,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“保護第一、加強管理、挖掘價值、有效利用、讓文物活起來”的工作要求,堅持實事求是、改革創新、依法實施,周密組織部署,確保普查結果全面客觀反映我街道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基本狀況。配合區文物主管部門建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目錄和數據庫,健全文物資源資產動態管理機制。按認定標準和登記公布程序,完善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公布及保護管理機制,構建全面普查、專項調查、空間管控、動態監測相結合的文物資源管理體系。建強街道文物保護隊伍,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。
主要任務
(一)普查范圍和內容
普查范圍涵蓋街道轄區范圍內地上、地下、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,包括古文化遺址、古墓葬、古建筑、石窟寺及石刻、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。
普查對已認定、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,同時調查、認定、登記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。其中:復查對象是指三普所有登記不可移動文物;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是指三普尚未登記、2012年以來已經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,以及本次普查實地調查階段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。
普查主要內容包括普查對象名稱、空間位置、保護級別、文物類別、年代、權屬、使用情況、保存狀況等。
(二)普查任務
1. 對已認定、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開展復查和對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開展調查。以街道為基本單元,對三普所有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逐一開展實地復查,重點確認復查文物的當前保存狀況。建立新發現文物線索清單,根據線索清單逐一開展實地調查,做好信息采集與填報。全面梳理2012年以來街道范圍內配合基本建設考古工作、文物資源專項調查、區域性專題等已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清單,建立新發現文物線索清單并逐一實地調查、核實、登記;按照《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認定標準》加大文物新發現力度,做好信息采集與填報。
2. 依法開展不可移動文物認定、登記和公布。對于已完成三普復查,且尚未履行認定程序的不可移動文物,配合區文旅局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開展補充認定。對確認登記文物消失的,配合文物行政部門依法調查處理。對于新發現文物,配合區文旅局開展認定。經本次普查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,報區文旅局及時登記,并報告區政府,向上一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,并向社會公布。所有人或使用人提出異議的,由文物行政部門及時處理。
3. 建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目錄和數據庫。我街道根據普查結果,建立轄區內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目錄,匯總建立我街道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目錄。健全名錄公布體系,街道將根據上級要求將轄區內不可移動文物目錄(涉密信息除外)作為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,統籌考慮文物安全,通過政府網站或者其他互聯網政務媒體等方式向社會公開。
4. 匯總普查成果,建立大數據庫,實現監督信息系統共享。開展普查數據匯總,生成普查成果,建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數據庫,與國土空間規劃“一張圖”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現共享。
5. 建強文物保護隊伍,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。積極組織、調集文物系統及相關專業力量參與普查工作,在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文博工作機構技術指導下,加強普查工作中的專業支撐。鼓勵街道、社區相關專業人員參加普查。充分發揮各級專家團隊作用,開展培訓、指導,鼓勵以老帶新,培訓鍛煉專業人員。通過普查,發展壯大人才隊伍,提升普查隊員專業素質,實現文物行業大練兵。
普查過程中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,加強文物知識、法律知識、文物普查意義的宣傳;加強與人民群眾的有效溝通,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熱點問題,及時做好信息公開公示,營造支持普查、支持文物保護的濃厚氛圍,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。
三、組織實施
(一)組織方式
成立鯉城區常泰街道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,負責轄區內普查組織實施中重大問題的研究和決策,任務完成后自動撤銷。
街道領導小組由街道辦事處主任擔任組長,宣傳委員、住建口分管領導任常務副組長,各相關黨政領導任副組長,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街道社會治理辦、社會事務服務中心、綜合執法協調中心、各社區居委會(名單附后)。街道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綜合文化站,負責普查的日常組織實施和具體協調。
各社區要認真做好本地區文物普查工作。街道要壓實責任,具體組織實施普查工作,發揮街道文化遺產保護、基層文保員力量作用,應嚴格規范普查行為,嚴肅普查紀律。
(二)實施步驟
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從2024年2月開始,到2026年5月結束,分三個階段進行。普查標準時點為2024年4月30日。
1. 第一階段(2024年2月至2024年4月)。主要任務是建立本級普查機構,開展動員部署、學習技術標準和規范,參與相關培訓。
2. 第二階段(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)。主要任務是以社區為基本單元,實地開展文物調查,認真做好文物數據和相關資料的采集、登記工作。
3. 第三階段(2025年6月至2026年5月)。主要任務是依法認定、登記并公布不可移動文物,建立街道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目錄和數據庫,逐級驗收并向社會公布普查成果。普查任務完成后,召開街道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總結會議。
四、普查質量管理
實施分級質量管理,街道領導小組負責本行政區域普查成果質量把控,對普查野外到達率和調查區域覆蓋率加強質量控制,確保普查數據真實準確、完整可信。建立數據追溯機制,對虛報、瞞報、拒報、遲報,偽造、篡改普查數據的,按照有關規定,追究相關當事人法律責任。嚴肅查處違法違紀,在文物普查中,發現因人為破壞、監管不力等因素造成已登記文物遭破壞、撤銷、滅失的情形,要及時報告,區文物行政部門依法調查處理,嚴肅追究責任,并將違法違紀線索移送有關部門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強組織領導
街道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,并配合區文旅局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好本街道普查工作,確保各個階段的普查任務落到實處。各社區要按照統一部署,配合文物行政部門做好轄區內文物普查工作,安排專人負責文物普查相關工作對接、落實。
(二)加強宣傳引導
要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,宣傳文物普查的重大意義、政策規定和工作要求,提高全社會對文物普查工作認知,營造支持普查、支持文物保護的濃厚氛圍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